翌日含风殿
房玄龄起身道“陛下,兵部已经派人查验过了,潼关前又涌来了不少的百姓,估计有两三万人之多。”
李世民向众人按了下手,示意他们坐下。
随后问道“这些百姓都是那些县涌过来的?他们那难道买有打井吗?”
“武功,泾阳,兴平三县的百姓居多,他们那旱情最为严重。”,房玄龄说完后将兵部统计的文牍呈给李世民。
“辅机,这三个县现在打了多少口井了?”,李世民一边看文牍一边问道。
长孙无忌“哎,到目前为止,三个县总共打了不到两百口井。”
“什么,朕一个多月前就下令关中各州县打井,他们才干了这么点。没有水,老百姓能不跑吗?”
听完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的脸立马就撂了下来,把手中的文牍重重甩在御案上。
“中书省拟招,把那三个废物县令给朕撤了。他们干不了,朕换些能为朝廷做事的人来干。”
“陛下,这也不能全怪他们三个,现在的旱情日益严重,粮食的价格暴涨。
您看朝廷出的打井奖励才能换多少粮食啊。
老百姓拿着这点钱根本就活不了命,又怎么能下大力气去打井呢。打井的事已经停下来了,弘文殿的文牍刚刚才送来。”
长孙无忌的话让李世民更生气了,下面这个州官,干什么都是这么慢慢腾腾的。
这样的是应该早一点报上来嘛,朝廷好调整策略。
可现在可好了,打井修渠的事停下来了,闪了朝廷一个跟头。
“陛下,现在潼关前的流民是越来越多。以前还是三三两两的。
可现在就是一个村,甚至是几个村一起逃荒了。朝廷应该尽快决断,不然就会出乱子的。”
李恪听房玄龄这么说,眼前一亮,随即起身言道“父皇,所谓小人难养就是说现在的那些流民。
请父皇下旨,儿臣愿意带兵前去弹压这些乱民。杀几个带头的闹事他们就也散了。”
李世民听后皱着眉头,这个三小子脑袋被门挤了,天子不德才会有天灾降临。
关中遭遇这样的灾祸,为君者首先就该反躬自省,现在去派兵弹压那些百姓不是逼着他们造反吗?
这不是让朕更加失德于民吗?在加上前些日子的日蚀已经流言四起了。
看到父皇在瞪自己了,李恪尴尬的坐了回去。
就在这时候一直没有发表意见的杜如晦说话了。
“陛下,古时候大禹治水,就是用堵疏兼施的法子。现在的灾民就如同洪水,陛下下旨封锁潼关就是堵。
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要疏,钱贱米贵是灾年的常态。
臣以为如果能将赏前换成赏粮,三十五担粮食一口井,那百姓的就会积极的相应朝廷号召,安心的打井修渠来抵抗天灾了。”
杜如晦的话立刻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
“陛下,如果是这样,那么关中势必会水井遍地,百姓们的心就会稳点下来,那时候潼关关前的灾民自然也就散去了。”
就在李世民准备排板的时候,岑文本一脸担忧的说道“臣以为这是很难办倒的,户部去南方采购粮食的官员刚刚出发,等到他们筹措到一定的粮食还不知道要多久呢。
再说军队就不吃了吗?要知道在北边咱们可还有几十万人呢。”
岑文本说完后,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李承乾从袖子里抽出了一份奏本呈给了双手握的发青的李世民。
“父皇,儿臣连夜命长孙换去渭南的储备库的调取那里账目。现在还有二十万担可以用来赈灾。
岑大人说的没错,南方的粮食多数都用于边境的军队。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粮食赈济那些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