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常的宫廷宴会,李靖绝对是最低调的一个,从来都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喝酒,一句话也不愿意多说,好像他一直都是旁观者,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不过,今年确一反常态,不仅前后张罗非常殷勤,更是即兴赋诗一首,赢的了一个满堂彩。
而对于今天的寿宴,除了李贞哥俩那小小的插曲外,李世民满意极了,再看到李靖这么卖力,御案上的酒消耗的速度明显高过平时。李承乾也挺高兴的,父皇成年操心国事,不顺心的事每天都有,今儿这样的日子很是难得,且让高兴去吧!
就在李承乾与长孙无忌小声说着冯盎提的事时,李靖笑呵呵的走了过来,非要拉着李承乾去西南角那几桌喝几杯,还半开玩笑的说是奉旨办差,这让李承乾有些糊涂了,但扭不过老家伙,所以也随他去了。
原本以为李靖是扣帽子。开玩笑,可当他看到位子上坐的人有老有小,而且都陌生的面孔,这就让他更糊涂了。看到太子不明白,李靖随即解释了起来,自晋阳起兵后,唐军将士沙场将士阵亡者无数,朝廷为了抚慰军民遗孤是出台了不少政策,可这并不能完整的表达圣意。
为此,在銮驾抵达洛阳前,兵部特意调取了相关档案,从阵亡官兵遗属中挑选一批人入宫赴宴,以示不忘烈士的功绩,并以为永例,凡是朝廷举行重大的庆典,一定会给他们留下几桌。
更为有意思的是,由于李靖在宴会上的表现“非常出色”,让他检校兵部尚书的名义主管抚恤老兵和遗孤的差事。是,没错,李靖打了一辈子仗,这活儿在朝中诸将中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可今年的兵部尚书也太不值钱了吧,从西海道回来的侯君集被授了一个,北边的李勣得了一个,甚至连营州的都督张俭资历这样浅的也弄了一个。咋的,这么要紧的缺,如今改批发了?啥东西一旦多了就贬值,一下子弄了这么多,缺儿也就没人抢了,这算不算是为老杜分担火力。
且不说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单说这给烈士遗孤参加国宴的机会,这就是好事,而且是大大的好事。不忘战,不忘人,将士们的心才会永远的热下去,大唐的社稷才会稳如磐石。
说道这些遗孤的老老少少,李承乾不由在心中好好夸了夸杜如晦,细致,太细致了,上至老翁,下至稚子,他那竟然都有档案,能在兵部坐堂这么多年果然有一手。
要知道建全这样的档案可是不是朝夕之事,通讯的传输与采集信息在这个时代是件很困难的事,而且往往应为天灾、疾病、地理等原因,根本找不到他们家人,杜如晦能把工作做到这样细致,兵部阁员的付出可见一斑了。
想到这里,李承乾不由的觉得,兵部赊账的事也不是那么不可原谅,毕竟他们把钱都花到正处了嘛!
看到太子出神,李靖在下面用脚踢了李承乾一下,随即开始挨桌的介绍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翁,他年轻时随太武皇帝起兵,立下过军功,四个儿子也先后阵亡于各场战役中。
然后是个中年汉子,半途丧妻,好不容易把三个儿子都拉扯大,可都先后阵亡于定襄和吐谷浑。,最后,是一位十多岁的少年,他们一家男丁都是苏定方麾下的骑兵,松州一战全部阵亡。
李靖一边介绍,李承乾则拿着酒壶和他们每桌都喝上一杯,再说上几句勉励的话,对于这些平凡的“一门忠烈”,在他眼中要强过那些高官显贵,因为他们的付出生命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目的,他们的感情是真的,与其把酒言欢,李承乾并不觉得掉价。
慰劳了这些老少后,李靖有把李承乾拉倒一旁,偷偷摸摸从袖子掏出一个本章递给李承乾,然后低声说“殿下,老臣也是被无奈才出来舍这张脸的,这本章是刚才老杜给的,陛下这个尚书不是白给的。”
恩?狐疑的看过本章后,李承乾的鼻子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