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
一个遥远而又熟悉的人名,摆在了刘弘地面前。
看这张苍从怀中取出的竹简,以及张苍身后的吴公郑重起身,做出‘附议’的架势,一段尘封的个人档案在刘弘脑海中缓缓涌现。
公元前200年,即汉太祖六年生人,籍贯洛阳,年十八以善文闻名于郡县,今年二十出头,才加冠成人。
在刘弘地记忆中,历史上的贾谊出仕,便是与‘河东守吴公入长安任廷尉’一事同时发生。
彼时,文帝刘恒面临着九卿大半出缺的情况,选择了最保守的策略将九卿空置的位置尽皆交由丞相陈平,以此安陈平、周勃等人的心。
得到文帝刘恒信任的陈平,顿时展现出了汉初政治家的崇高德操,将此事交由朝堂共论。
在廷尉人选一事上,朝堂得出的最终结果,也同样是以河东守吴公入长安为最终句号。
奉诏入长安,担任廷尉之后,吴公第一个政治建言,就让深恼于无人可用的文帝刘恒喜出望外——举荐贾谊!
在正式接见贾谊,并就天下大事对贾谊进行策问之后,文帝刘恒对贾谊的才华感到五体投地,任贾谊为博士。
贾谊在二十一岁的年纪成为博士,是个什么概念?
大概等同于后世某个研究人员,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成为院士!
——汉初的博士官,可不是后来的名誉头衔!
盖因为汉初的‘博士’,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自家经典具备毋庸置疑的权威解读权。
如历史上同样被文帝刘恒任命为博士的申公申培,就是与楚元王刘交一同接受荀子门徒浮丘伯授以《诗》,创立鲁诗派的学术巨擘。
贾谊在二十一岁的年纪,被文帝刘恒任命为秩二千石的博士,无疑是让其他德高望重的老学阀们不服,连番与贾谊辩论。
最终,却成就了贾谊‘文冠天下’的美名,并招来了朝中巨头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的厌恶。
——贾生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一句完全不负责任的负面评价,顿时将贾谊推向了风口浪尖,最终只得执天下学术界牛耳,曾任秦博士,于家中墙壁内留存最后一册‘尚书’的伏生一句‘轻猛薄浮’的评价。
文帝刘恒也从此事中,看出了周勃、灌婴等老臣对自己培养心腹党羽的戒备,旋即出于保护贾谊的目的,逐渐疏远贾谊。
而在这个时间线上,由于刘弘的到来引发蝴蝶效应,从而更早入驻中枢,成为御史大夫的张苍,或许将避免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士遭遇挫折——贾谊的授业恩师,是张苍!
想到这里,刘弘便不由将耐人寻味的目光,撒向张苍和更远处的吴公身上。
——在原本的历史上,贾谊是由吴公独自举荐!
当贾谊年少得志,成为汉室最年轻的博士官时,张苍还因为王陵与陈平、周勃等人的间隙,而被排斥在中枢之外!
如今,张苍却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职务,以及和贾谊的使徒名分,亲自举荐贾谊···
这里面暗含的政治意图,无疑让刘弘感到敬佩!
历史上,张苍最终因黄龙改元一事得罪文帝刘恒,最终被罢黜;而张苍被罢相时的主要罪名,便是‘任人唯亲’。
如今看来,这件事恐怕没有太史公所记载的那般简单。
——张苍一个年过七十,历经秦汉两代共七位统治者的封建官僚,以朝堂共议的途径成为汉相,当真会不懂得爱惜羽毛,从而沾染上‘任人唯亲’的污名?
此事,恐怕是张苍刻意为之。
就如同张苍此时所为,便是极其直接浅显的将一个不大不小的把柄,毫无顾忌的交到身为皇帝的刘弘手上。
“自污啊···”
暗自长叹口气,刘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