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业1.0(2 / 3)

那本论文。哗啦哗啦的翻了几下,直到出现一组机械设计图,图下方文字写着德莱塞1841针发枪。旁边还简略介绍了发明者德莱塞的生平。

约翰·冯·德莱塞,1787年11月20日出生于美因茨选侯国的瑟梅尔达,是一个锁匠的儿子,从小热爱枪械设计,曾在法国研修枪械制造,1814年回到故乡建立了火帽(注2)厂。德莱塞于1836年设计出后装针发式火枪,被普鲁士政府看重采购,并于1841年正式设计制造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德莱塞1841针发枪。1864年,德莱塞被封为贵族。

这是谢绾前段时间刚看过的一部分内容,因为这位枪械设计专家正好也是埃尔福特附近小镇瑟梅尔达人,所以他印象比较深。作为一个吃了大半辈子技术饭的学者,谢绾马上意识到这是救命稻草,可得抓住。

“请问您几位认识德莱塞先生吗?”他抬起头问那些大学生,“约翰·德莱塞,锁匠德莱塞先生的儿子,火帽厂的厂主。”

埃尔福特虽然是个古城,但实际上很小,估计此时不到五万人口。一些经常在集市上出现的商人大家都认识。果然有个大学生表示他知道锁匠德莱塞和火帽厂主德莱塞这对父子。

“是这样,我有些生意希望跟德莱塞先生谈谈,您能带我去见他吗?”

“先生,这得看您的运气。两位德莱塞先生的家和厂在五十公里外的瑟梅尔达,但他们经常在埃尔福特的市中心活动,他们这些商人,总是到处乱窜。”那位知情的大学生表示可以带谢绾去找德莱塞先生。

看运气就看运气吧,谢绾思来想去也就这么个人可以谈谈——这位历史人物既然热爱枪械,谢绾又懂设计方案,赚个糊口的钱总还是有希望的。

于是他和这个大学生跟其他人告了别,朝着集市走去。

谢绾是个中国人,讲的德语再怎么奇怪,穿的再怎么扎眼,也会被当做外国人理解。如果个德国人讲一口21世纪德语,穿着现代款式的西服、大衣,解释起来怕是要费点周折了。

一路上,谢绾一边跟大学生闲聊,一边在脑子里快速地考虑着其他问题。

现在是1815年,中国还处在清国统治下,在欧洲人眼里是个什么形象?这如果被当成未开化民族,很多事情就难办了。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葡萄牙人甚至俄国人多多少少是知道清国的情况的,普鲁士人不知道是个什么状况。

不过,鸦片战争还没爆发,欧洲人对中国应该还有一些隔着面纱的神秘感,这穷乡僻壤的普鲁士山区,应该还有机会。

这位大学生对他的热情正表现了这一点。

他是埃尔福特某位容克家的次子,因为无法继承家业,被送到学校学习法语。在交谈中,这位大学生对西方传教士所说的那个国家繁荣富强、统治者高尚仁慈、人民诚实礼貌的中国十分向往。原来这小伙子这么热情帮助他,一来是好奇,二来是出于对远方富强大国的敬仰。

即使已经废除了农奴制,此时的德意志地区贵族地位还是很高的。然而这位容克出身的年轻人这样对他点头哈腰,让谢绾想起了原来时空中那些对洋人热情过头的国人。

他们还谈起了目前贵族们对中国艺术品的追捧和商人们对中国财富的热情,大学生说德莱塞先生一定也会对谢绾另眼相看。这让谢绾安心了不少,看来可以拿着天朝上国的背景扯虎皮做大旗了。

当他们谈及普鲁士时,大学生颇有点不以为然,因为图林根新近才被普鲁士攫取,埃尔福特人没归属感也正常。

此时的普鲁士基本上是个偏居一隅,被英法等国视为落后地区的大陆国家。拿破仑第一次被流放后,原有两百多个大大小小的邦国,通过维也纳会议确认整合成有三十六个政治实体的德意志邦联。但这其中有些是法国国王的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