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排出时间。”
如果下午就去图书馆兼职,那明天下午就有空。戴莎可能要与我见面。
“好的,那我们到时见个面吧。”
果不其然。不过,地点却是……
“来我家吧。你上次来过的,可能不记得了,嗯,这是具体地址,你记一下……”
咦……我空出手摸过两侧缝隙口袋,没带挎包和笔纸啊,只好硬记了。
电话里与她约好后,我便告别并挂了电话。
纵有诸多猜测,还是明天见面再说吧。
……
离开电话亭后,我来到中央图书馆,与理查先生登记调整兼职时间。
相比守在咨询台,整理图书虽然很累,特别是绕着四角台柱旋梯爬上爬下更是费力,但穿梭于遍布书架的回廊之中,顺手翻阅别人借过的各种书籍,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在淡淡的书香中放松心情也是一件乐事。
这会,我正在四楼。这一层回廊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专业古典书籍,读者寥寥。
走到东北4c哲学区,推篮中只剩下一本起着拗口名字的书,叫什么《关于无限宇宙猜想及因果链法则与定律的若干研究》。
这是什么?封面还有一行小字,说是近现代科学与哲学理论的结合研究。
好绕啊。
我看着目录,再快速跳着翻过几页,皱着眉来回再翻阅几次,忍住将它塞回书架的冲动,站着仔细读了起来。
因果链好像是几百年前的哲学概念,这本书假设在近似无限宇宙中的框架中,尝试解读该理论的创新普遍性应用。
大概能理解。就像是万态守恒大循环理论中的因果链法则及定律解释,这就有趣了。
就是文字特别晦涩难懂。
啃了好一会书,才读出其中的结论,也不知对不对。
好像是这个意思看似无数的不确定和可能性彼此连结,最终都将导向确定性的因果链。
最简单例子,一个人最终都会死去,至于原因为何,时间多长,都是不确定的,但死亡是确定的。
考虑无数可能的人和事物关系,那就更复杂些,但最终导向仍是确定的。
比如在某个时间段,因a而b再到c,最终发生d。假如a遭遇某种因素而不存在,那么可能从a到c整条链都会消失。但是,在无限变化的可能性中,甚至会产生逆向从g到f乃至e,最终仍导致d的另一条因果链。
在此假设下,就算时光倒流也没意义,因为不管怎么改变前因,后果d一定会出现。
如果存在一个特别顽固的特异点呢?它未卜先知,先阻碍从a到阻止f和e的出现,甚至打断潜在的x、y或z?
那也没关系。因为特异点的存在时间总是有限,它总将归于虚无,而结果d仍会出现。
在此基础上,引入万态守恒的无限时空框架。
先假设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维度,从原初1到末端结果“n”,中间存在无数个可能性,但结果指向仍是确定的,整个宇宙不会产生多余的一克质量或一焦能量,因而总会保持巧妙的平衡,而不至于崩塌。
如果最终存在一个与该时间维度相同的特异点,最终导致宇宙的崩塌呢?
无所谓。在无限时空维度中,甚至连崩塌都只是宇宙因果链中的一环。从虚无到重启,至崩塌于虚无,是循环因果的终极反映。
看到这里,我感觉都有些丧气。如果这就是所谓命运,无法改变,就像死亡不可避免一样,那是否干脆躺平拉倒?
本书最后部分观点不是这样。当回归到微观个人生命主题时,作者认为,即便死亡结果d终究到来,但我们仍可以乐观发现、主动选择更好更棒的可能性,比如i,或j,或k,而不是被动接受a,或、或f,或e。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