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一品诰命66(1 / 2)

这话一出,在座的人一改刚才丧气的样子看向说话的人兴奋起来。

“这话当真?三代就能科举,那我交这税家里也能出个读书人了?”

所有人这下都不心疼了,士农工商,尤其在这抑制商人的情况下,他们这些商人是真的地位地下。

就算有钱也穿不上丝绸用不了银器,这要是交商业税就能有机会让后代摆脱商人的身份,怎么算都是划算的买卖。

“只是听说有这样的打算,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施行。”

“有机会也得争取啊,这万一要是可以我们不就挣了吗?况且反正朝廷的政策我们也不能说个不字。”

“是啊是啊,而且这钦差还是皇帝信任,青年才俊,一时半会死不了。官商三代就可科举,说不定我死之前还能看到我孙子中个秀才举人呢。”

刚才还抱怨连天的众人,这下也不在乎那点税了,反正银子再多他们还是商人,除了能买地还能干些什么?

反正只要生意不赔,交税就交税,到时候家里出了读书人不做这商户,也算是光耀门楣了。

比起银钱这些,若是有机会做官,谁不愿意呢?

这场见面,众人愁眉苦脸着来,兴致勃勃的走。不管最后这机会成不成,他们争取一下总是不亏的,大不了少挣些银子罢了。

反正家里银子不少也不愁吃穿。

这些大商人都欣然接受,那些小商人就更没有影响了,他们挣得少教的也少,实际上影响并不大,反而花了一点钱就得了不少便利。

很快这新的税收政策就在济南府施行起来,成为了官商,拥有了官府的证明。等这些商人再一次跨地做生意之时才感受到了那些隐形便利。

有了官府凭证,他们穿越关卡之时比起以往要便利许多。不仅如此,这官府的凭证也像是无形的担保和招牌。大周朝局势稳定,税收合适,因此百姓对于朝廷官府还是有信任在的。

有了官府的凭证,那些商人名下的商铺就像有了保证,百姓似乎也因为官府顺带信任几分。又因为官府每月收的商业税,让百姓对于这些商人解气了许多。

虽然要交税,可是他们的生意也更好做了。官府的规范同时也给了商人一种无形的保证。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钱庄了,信誉对于钱庄来说就是最大的财富,这再有个官商名,无形中财富就增加了。

商业税的好处在一一显现,这就是官方认定的好处之一。

但是随着一开始的变化之后,商人往往都是希望更多的利润,当熟悉税收之后便开始有人钻空子了。

将税收的成本算入其中抬高物价还是最低级的,以次充好的行为更是无法长久。躲税成了这些商人的必修课。

齐远早就料到了,财帛动人心,要控制这种事情就需要官府的廉正。

而当官府完全掌控其中利益走向之后这条利益链才算稳定下来。

这种现象是不可能杜绝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完善政策减少发生。

当这种情况出现之后,税改最难的时候也就来临了。

济南府的税改已经进入了关键的阶段。

然而周元帝更关注的是谭澈的情况。

豫才书院的人都被下了大狱,而其他涉事官员也在押解进京的路上。

长达两年,两派钦差的科举舞弊案终于结束了。

谭澈回京,在金殿将那些罪证和官员名单呈给了周元帝。

周元帝面色阴沉宣布退朝,随即便召见了谭澈。

二人在书房商谈良久,谭澈才离宫回府,这让众人都提心吊胆起来。

周元帝手中的名单就像一个催命符,就像一个黑锅扣在谁身上谁走到头。

偏偏还是民心所向,有理有据,气人不气人?害怕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