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2天-在埃及博物馆体验时光倒流的奇趣(2)(4 / 5)

休息。

“看看微信里有没有‘求救信息’!”爸爸说。这个时候微信是最好的联系工具了。

还真有团友留言。原来是蔡阿姨在问集合地点,她和文竹姐姐在馆里迷失方向了。

爸爸赶紧回复我们在出口树荫下面。

导游也留言了,问他们在哪儿?

这时又有人留言,问上车了没有,我们的车牌号是多少?

爸爸看到这条信息,忍不住笑着说“就是导游把车牌号发到群里,他们也永远别想找到车!”

我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难道埃及车不挂牌吗?”

爸爸说“当然挂车牌,可一般人看不懂,因为车牌号是阿拉伯文字!我得在群里提醒一下团友们。”

爸爸一说阿拉伯文字,我就明白了,看上去有点像“蚯蚓”,对我来说,它简直就像古埃及文字一样神秘!

难怪爸爸笑了,看来爸爸早留意了我们的车牌,并且,他也看不懂!

导游果然“坚决”不在群里回车牌号!

过了一会儿,蔡阿姨带着文竹姐匆匆找到我们。但似乎还有人没出来,导游让领队和我们先上车,他再返回寻找“失落”的团友。

我们回到车上坐好后,我发现我前排的阿姨和哥哥居然没回来。这第一次行动,他们就迟到了,看来红包是不可避免了。

车上又等了一会儿,所有人终于全部返回。

领队“毫不客气”地提醒“请迟到的人记得履行义务啊!我就不明说了!”

团友们乘机“起哄”,抢个红包,顺带缓解一下疲劳和时差带来的困意。

我们直奔餐馆,这可是我们在埃及的第一次用餐,大家都很期待。

领队在车上提醒大家,除了两个大家庭要分开两桌用餐外,其它家庭可以自由组合。组合好后,以后的用餐就固定下来了,不要再换了。

餐馆并不远,十几分钟的车程就到了。

我们透过车窗就能看到餐馆的招牌,牡丹饭店,很好记的中文名啊!

招牌上除了中文名,还有拼音、英文和阿拉伯语名,这家餐馆也许会接待各个国家的客人吧,这么说,能算得上一个“国际饭店”了。进入餐馆后,感觉很中国化,每个桌面都铺着红桌布,虽然餐厅设备不是很豪华,但是服务员很热情,他们纷纷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你好!”、“欢迎!”。让人感觉很亲切,如同进入了一家国内餐厅。

团友们很快自由组合成四桌。

我和爸爸所在的这一桌一共九个人,除了我和爸爸外,蔡阿姨和文竹姐姐也选择在我们餐桌,还有在大巴车上坐我们同排的爷爷奶奶、坐我们前排的阿姨和哥哥,另外还有一个脚有点瘸的叔叔。

刚坐下不久,菜就上桌了。有青椒牛肉,西红柿蛋汤,包菜,黄瓜等,还有一条非洲鲫,口感和国内差不多,虽然饭菜比不上国内丰盛,但是大家因为实在太饿了,所以吃得都很香。不一会儿每盘菜都一扫而空,“光盘”了。两个阿姨觉得非洲鲫烧得很不错,不比国内差,可是爸爸尝了一点后,说有点土腥味,就没再碰了。我和爸爸一样,也不太喜欢非洲鲫鱼的味道!

边吃边聊,大家互相介绍后很快就熟悉了。

原来,爷爷和奶奶是一起的,来自泰宁。爷爷姓程,是一名退休物理老师,程老师说话很温和,我猜他的学生一定不会害怕他。奶奶说她的网名叫幼珍,叫我们喊她“幼珍奶奶”好了。幼珍奶奶说话慈祥和蔼,总是带着微笑,就像我以前在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一样!阿姨和哥哥一家来自厦门,阿姨姓严,严阿姨居然是做旅游业务的,哥哥是严阿姨的孩子,叫陈浩,在读大学,浩哥说话声音不大也不多,喜欢看手机。叔叔则来自福州,姓甘,甘叔看上去年龄并不大,但是眼睛有点陷,所以感觉很消瘦,它的嗓子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