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读书习气扫未尽(三)(1 / 2)

红楼之山海志 曾鄫 1232 字 3个月前

“我们不改简化字,不行白话文,他们就不会闹事了吗?只要我们不再以四书五经为纲,改为经济格物之学,我们与他们的决裂就是必然的。既然他们这么心念念四书五经,如此追崇先贤古礼,我倒可以给他们一个殉道明志的机会。现如今这天下,真的很缺人才,但就是不缺想当官的读书人。”

李公亮听完刘玄这淡淡然的话,知道这一位的心思,便开口道:“殿下,请问属下该做些什么?”

“白话文和简化字会从报纸和学堂教材开始推行。京兆府是核心地方之一,你必须控制住。这里有国子监改过来的京华大学堂,集贤馆改过来的燕山大学堂,以及辽阳理工大学,更要成为天下推行新政的典范。此外,直隶要单独设省,治所以后会设在天津,但暂时由你和贾化暂且把左观察使和布政使先兼任着,就在京师治事。”

“殿下,改学政和考制,退文庙,黜文宣公府,现在又要推行白话文和简化字,天下文人士林,只怕要群情汹涌。”李公亮对于又兼职并不大关心,他更关心另外一个问题。

文宣公府大案已经接近尾声,发生在前周的龌蹉事不管了,光是本朝以来,文宣公府干得那些腌臜事悉数被抖落出来,又通过各家报纸传到了天下各地。

原本还有不少儒生文人嚷嚷着从其它房里再择人承嗣文宣公府,但是随着报纸“深入报道案件”,也没有多少人有脸叫嚷了。实在是有些说不出口了。大成文宣先师的后人,居然做出这么多令人发指的事情。加上报纸把前周南迁,北地遭室韦人肆虐,当时文宣公干得那些丑事都翻了老账。什么道德大义都没脸提了。

但是先师和天下人那张脸面还要,内阁跟翰林院、弘文馆、国史馆等诸多大儒名士协商后,最后定案,涉案的文宣公府上下合计一百三十一人或绞或监或流配。除文宣公世袭爵位,公府抄没,田地财货归还受害人。充公的文宣公府改为弘文馆大学堂。重新给孔夫子追谥封号,大成至文先师,孔庙从家庙改为天下文庙。追封荀子、孟子、管子、韩非子四位为先贤文师,配享从祀。再从先师后裔中择一清白之人,授正六品承议使领文庙正奉祀官,从四先贤后人中择四位,皆授从六品奉议使领文庙副奉祀官,一起负责文庙的春秋祭祀之事。

改孔庙为文庙,可以;追封孔夫子,也行;废黜文宣公,还能接受;孟子、荀子配祀,没问题。可是把管子、韩非子塞进文庙里去,那是个什么鬼?天下不少文人都在犯嘀咕。而且有远见的文人都能预见到,内阁一系列举措都在弱化古贤先师们的影响力。这简直就是动摇儒生根基的大事。

“神武帝遗训里说过,追封大成先师,只是褒扬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知之、学以致用这四点,并无其它意思。只是后人曲意了他的遗训,只关注‘学而优则仕’,‘为政以德’这些被神武帝摒弃的,那些最重要的反倒都故意忘记了。”

刘玄听出李公亮话里的意思,淡然地回答道。

“现在我要扶正祛邪,重塑新造符合新时代的士大夫。要是愿意追随的,又跟得上来的,就一起乘风破浪;要是不愿意追随,或者跟不上的。”刘玄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说道:“天下之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他看着有些神情恍惚的李公亮说道:“重明,你首先要想到的是,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而不是什么读书人,商人,工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把我们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多,把我们的敌人变得越来越少,最后清除掉那些负隅顽抗的敌人。我们的理想就可以实现了,我们这个泱泱上国天朝就能走上正确的道路了。”

李公亮心中一凛,马上应道:“殿下,属下明白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此言乃真知灼见,一语中的。有了这句话做指引,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