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万里海路波难平(二)(1 / 2)

红楼之山海志 曾鄫 1292 字 3个月前

张老六继续说道,“广南两省有潮州的海门军、广州番禺的香山军、雷州的海宁军、琼州的万安军、交州的武安军,是为水师南五军,还有南安、星瞻两海州的巡海舰队。且从前周年间开始,这些水师巡海舰队来回地清剿安南、占城、暹罗、柔佛、万齐佛等处的海贼,四五百年下来,整个南海平静地跟个澡盆子一般。”

刘玄连连点头,张老六说得没错。

国朝秉承前周庞大的财富,除了开发两三百年的关东和清靖安宁的漠南漠北之外,就是南海庞大的水师。有了这么一支水师,国朝不仅坐拥吕宋岛上可挖上百年的大铜矿,更卡住了星瞻州、南海、广州、泉州这条海上商路。丝绸、茶叶、瓷器从广州、泉州乃至明州汇集,香料从南安州以及东边星罗密布的海岛上被采集,再通过星瞻州,源源不断地运到了天竺、大食,换回一船船的金银宝石、粮食木材等各色货品。

张老六继续说道,“至于这江淮和南直隶的海面,朝廷只在海州设了海安军,军船不过三四十艘,兵丁不过两三千,稍大一点的海贼窝子都打不过。地方上更没有众多的海商海船,只有盐碱地和密布的盐场,连海贼都懒得上岸抢掠。”

刘玄听完后,不由大笑起来,确实如此。江淮从海州以南,一直到南直隶苏州、松江州的江口,沿海大部分地方都是滩涂盐碱地,所以除了密布有晒盐场,村镇都极其少见。朝廷和民间在这里的海上力量都不强,便成了海贼的天堂,居然有了传承上百年的“海贼老三股”。

“老伯,讲得真是精彩,想不到你还有这般见识!”刘玄赞许道。

张老六老脸一红,连忙说道:“我一个操舟的老汉,那知道这些。我大侄子是武举人,现充登州平海军都武侯,刚才那些都是我听他说的。”

“原来如此。”刘玄连连点头,这就说得通了,我说这老汉怎么可能如此通晓我国朝的海防兵备。“不过老伯能记下来,也是有心了。”

张老六嘿嘿一笑,“我是个好面子的人,拿了侄子的这些话,在伙计跟前吹嘘一通,颇有面子,所以就记在心里。”

“哈哈,老伯说得对,有时候这面子确实很重要。对了老伯,我看南来北往的海船,运各种货品的不少,北运粮食却不多,是不是?”

“确是,大人说得没错。”

“老伯可知为何?”

“我听跑松江州那边的老伙计说起过,这些年有西洋人从东西两边过来了,拿着一船船的白银在广州、泉州扎堆地采办,尤其是丝绸的需求暴增,那丝茧的价也是翻着个往上涨。南直隶的常、苏、松江三州,还有浙东的越、湖、杭等州,各处都在拼命种桑养蚕,种田的却少了,反倒还要从湖广、广南四省和安南、占城运米过去,所以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北运直隶和京师了。”

“原来如此。”刘玄点了点头,张老六说得是实情。从广南两省和安南占城运粮食去南直隶和浙东,再运丝绸茶叶瓷器南下,一来一回都有赚。可继续北运粮食到直隶和京师,就没有什么赚头了,远不如拉一船其它的货品。

所以只有当京师粮价暴涨,民间商人见有厚利,才可能运粮北上。可直隶旁边就是关东,被开发了两三百年,熟田无数,京师粮价一暴涨,离得最近,反应最快的就是这里。等南边的商人辛辛苦苦运粮过来,说不定早就被关东的粮商把粮价给砸平了,白辛苦一场。

刘玄跟张老六闲聊了一会,又提出要求,请船首张老六指派几个老练有经验的水手,教他们一伙人爬桅杆和缆绳,不求学会操帆,只求能在桅杆和缆绳上来回行走。

久在海上的张老六心里一咯噔,这不是在学习海上接舷战吗?但他不敢多问,满口子答应下来。

“平顺甲六号”昼行夜栖,刘玄、徐天德、常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