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刚刚走进陈府大门,一位管事就立刻迎了上来,对着陈安节说道:“二郎安好。阿郎吩咐,二郎若是回府就去三闲堂见他。客人也可一并请去。”
陈安节对着管事点了点头,便带着沈敏向着内宅走去,不久便来到了上次沈敏来过的后院小榭前,沈敏这才知道,原来这座小榭就叫做三闲堂。
当两人走进小榭,发觉陈康伯正躺在榻上看书。沈敏顿时和陈安节一起上前行礼问候,而陈康伯这才扶着一只用竹子制作的搁手臂的器具坐直了身体,向他招呼道:“三郎来了啊,来,过来坐下说话。三益,你去准备些茶水点心招待客人。”
正预备找位置坐下的陈安节,听到父亲所下的逐客令,虽然心有不甘,也只能“诺”了一声,拜而下堂去了。
把儿子赶走之后,陈康伯看到沈敏坐的地方和自己有些远,不免向着招手道:“搬过来些,搬过来些,你坐那么远,咱们之间说话未必太费力了。”
沈敏只好拿起椅子向前挪了两步,但陈康伯还是不满意,于是沈敏只能再次拿起椅子上前,直到距离陈康伯榻前一两步的位置,对方才算是满意。
陈康伯跪坐在榻上,看着面前的沈敏道:“今日召三郎你过来,其实就是想要问三郎一件事。听说你们保安军有两艘海船停在了华亭府的黄浦江口,船上的货物除了硫磺和日本的俵物之外,还装有18万斤赤铜?”
沈敏楞了一下,想到黄信的抵达,这才点了点头道:“敏这里还没有收到具体的汇报,但如果船上之人是这么声称的,那应该多半不假。”
他回复的时候,心中也思索着,这一年多过去了,别子铜山居然只产出了18万斤铜料,这产量似乎就有些低了。
陈康伯听了却是大为惊喜,开发海外铜山并有条件的开放铜禁,他知道这是洪遵、沈敏师徒提出的一项建议。作为江西乡党,在官家拿出这条建议付诸三省讨论时,他选择了支持。但是这条建议却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特别是户部上下官员的强力反对。
以韩仲通为首的户部官员认为,如果海外真的有这么多铜山,那么他们也就用不着总是来大宋搜刮铜钱了。毕竟鼓铸铜钱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找几个工匠就能开工了,否则大宋境内就不会有这么多私铸小钱了。
其次,大宋境内的铜价如此高昂,商人就算在海外开采了铜山,也不可能拿一半铜出来平价出售给朝廷。这些逐利之徒估计只会把铜换成铜器,然后带去海外高价出售,最终只会让朝廷开放铜禁的的政策变为笑谈而。
然而就在大家争执了几个月都没有结果的时候,保安军的船只却真的把铜料从海外运了回来,而且一次就运回了18万斤。这样大的数目顿时让朝中原本反对的声音哑然无语,就连对开放铜禁提议嗤之以鼻的户部尚书韩仲通,今日在朝会讨论时也改变了立场,建议官家应该尽快通过有条件开放铜禁的政策,并确定下收购铜料的价钱和方式。
毕竟在沈敏眼中数量低了些的18万斤,在大宋官员眼里却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去年大宋全年产铜不过24万斤,最终鼓铸了60万贯铜钱。而保安军运来的18万斤铜料已经抵得上大宋全年铜产量的四分之三,差不多可以鼓铸45万贯铜钱了。
对于大宋市面上越来越严重的钱荒而言,这批铜料简直就是户部官员们的救命稻草,而铜料背后的政治意义比它们的经济价值可更高的多了。因为支持开发海外铜山和有条件开放铜禁的陈康伯,自然从这件事上获得了莫大的好处,增加了他对于户部事务的话语权。
而他迫不及待的把沈敏叫来府上,就是想要同沈敏就海外铜山开发达成一个协议。这也是三省相公们的共同意思,他们既不想把保安军吓跑,却也不想把海外铜料的进口权归于一家,因此才授意陈康伯同沈敏进行交涉,希望对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