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陈府一(2 / 3)

资宋 兰江观鱼 3162 字 2021-11-12

郎君时,隐隐蕴藏的敬畏之情,这就是他为什么不敢在三郎君面前抱有怨言的原因。

看到运河码头上的船只,李三奇躬身对着沈敏恭顺的请示道:“三郎君可还有什么话要我带给二郎君和齐正将的吗?”

沈敏沉吟了片刻后说道:“替我向二哥问好,让他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至于齐大郎么,告诉他不要多事,好好协助我二哥,尽快吧岛上的马场给我建设起来。”

李三奇的身子僵硬了一下,随即头也不抬的回道:“遵命,三郎。”

王之荀这日蒙陈康伯所召,便丢下报社事务匆匆赶去清河坊的陈宅。陈康伯次子陈安节出面接待了他,并带着他走入了后宅池边的小榭之中。穿过了小榭外面垂挂遮挡蚊虫的纱障,王之荀才发觉小榭内已经坐着了一人。

他不由有些惊讶的问道:“孙兄,你如何会在这里?你不是说这两日家中有事,所以才向我请假不去报社的吗?”

孙资讪讪一笑,起身向他回礼后说道:“原来是王兄来了,呵呵,今日可真是巧了啊。不知王兄为何会来这里呢?”

王之荀的视线紧盯着孙资不放,口中坦然的说道:“陈公说有事要询问于我,我自然就来了。不知孙兄你是为何而来?”

孙资有些忍受不住王之荀咄咄逼人的目光,一边转移着视线,一边尴尬的笑着说道:“奥,奥,我其实也是被陈公叫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替孙资解了围,“你们两人都是我让人叫来的,就是想要问问你们关于这《临安新报》的事情。”

孙资和王之荀赶紧转身,向着上首叉手行礼问候道:“陈公安好,晚辈…”

在次子陈安节的陪同下,陈康伯从一扇屏风后转了出来,在上首的竹榻上安坐了下来,并向着两人摆手示意道:“你们都是老夫好友的后辈,说起来和老夫的子侄没什么区别,都坐下放松些说话吧。这里是私宅后院,不是什么聚会之所在,没必要弄的这么严肃。”

《礼记》云: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孙资和王之荀的父辈都是主张北伐的士大夫,陈康伯这么说倒也没什么问题。不过王之荀却明白,陈康伯这是在拉近双方的关系,好令下面的谈话变得更顺畅一些而已。想想之前这位世伯三番四次的拒绝替自己向官家递交上书,就知道这位世伯今日的反常举动必然是有缘故的了。

他尚未完全坐稳,就已经向陈康伯试探的问道:“陈公谈起这《临安新报》,难不成是朝廷对报社有什么看法吗?晚辈这些日子都在报社内,倒不知有什么地方犯了朝廷的忌讳。”

陈康伯微笑着说道:“令香多虑了,并不是报社犯了朝廷的忌讳,我才叫你们过来的。只是报纸这东西倒是个新鲜玩意,现在不仅平民百姓爱看,朝中一些官员也很喜欢看,毕竟上面不仅有临安街头巷尾的琐事,还有各地的物价变动么。

就好比各地官员士人关注朝廷邸报,为的是想要知道朝中的人事变故和国家大事。而这《临安新报》,却让朝中大臣了解了民间百姓的生活和不满,也好给朝廷制定政策时提个醒么。

虽然有一些御史官觉得,报纸上刊登一些奇闻轶事、寻人启事、商铺广告和各地物价变动都没什么,但是应当严禁刊登朝中颁行的各种政策并加以自行解读。此外不得刊登一些攻击朝中和地方官员的文字,还有朝中正议而未决的事务等…”

王之荀的注意力终于从孙资身上挪开了,他望着陈康伯颇为焦虑的说道:“陈公,晚辈觉得这些官员的意见实在是不妥,如果按照他们说的去做,还会有谁去看我们的报纸呢?

这《临安新报》上的文字,需要经过三道程序进行审核,由主笔做出每期刊登文章的最终决定,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文字的。况且大多数胡编乱造或是只有谩骂而无实证的文章,在这之前已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