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定听了不由皱起眉头说道:“北面对于马匹的控制,犹如本朝对于茶种的控制。如果能够从北面走私到良马,江北诸军早就这么干了,哪里还轮得到你。”
沈敏马上解释道:“末将是保安军出身,在海上颇有些门路,弄这些北马走的是海路。”
李耕颇为失望的说道:“哦,是山东马,真正的良马还得是产自草原啊,山东马的话还是要差上一等的。”
沈敏不假思索的回道:“不,末将的船走的更远一些,是更北面的辽东,那里的马就是生长于草原之上的。”
苗定和李耕对视了一眼,这下总算是相信沈敏并没有虚言欺骗他们了。意识到自己确实能得到十匹良马后,两人都不由精神一振,对于今日渤海军和游弈军之间的这场小小斗殴,顿时抛在了脑后。
和沈敏这个后世灵魂加海上盗贼的认知不同,这个时代的大宋人一直都是把马匹视为军队战斗力的保证的。就连赵构都曾经说过:内有贤士辅佐,外有十万铁骑,则江山稳固矣。
自从朝廷南渡之后,北方的养马之地全部丢失,大宋想要补充马匹只能靠市易。而能够出售大宋马匹的地方,一是南方的大理;二便是西北的少数民族。
是以,朝廷虽然开辟了八处马市,但最重要的还是岷州宕昌寨经营的马市,只有这里才能购买到,能够同北马不分上下的秦马。大宋三分之一的战马,就是来自于此处。
只是自宕昌寨马场至兴元府一千二百里,从兴元府团纲发运到临安四千八百八十九里,总共六千零八十九里。在这样漫长的马群迁徙路途上,加上沿途环境恶劣,导致每送三匹好马去临安,就要损失其中一匹的程度。
而江南气候炎热,又没有一个宽阔的草原以供马匹奔跑,所以马匹在长江以南地区的寿命要比北面短的多。北方一匹战马大约能用上八、九年,那么在南方就只剩下三、五年了。因此宋军对于马匹的需求量,几乎是南渡之前的一倍之上,但获得的数量却远不如从前。
官家虽然对三衙禁军极为重视,每年从宕昌寨收购的马匹十分之八都要配备给三衙禁军,但依然不能满足三衙禁军的需求。不得已下,官家于绍兴二十四年下令:西和州宕昌、阶州峰贴峡两处,每岁起发纲马,自绍兴二十五年开始,循环拨付殿前、马、步三司。
只是,每年茶马司从西和州宕昌购买五千二百匹战马定额,能够活着送到临安的不过4千上下,然后还有剔除那些路上坏了马蹄的马匹,能够补充为禁军坐骑的,也只有一二千之数,这大约和禁军每年淘汰掉的坐骑数量相当。
因此殿前司对于马匹的渴求,比对甲仗的渴望要高的多。而且对于这些经历过战争的将领来说,他们更明白一匹良好的坐骑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比别人多了一条性命,这可比什么金银珠宝强多了。要是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再多的金银珠宝和田宅美人都享受不到了啊。
和那些闭起眼睛认为金国会永远遵守和议的主和派文官们不同,军中大将都认为两国之间和平的越久,金人养精蓄锐积蓄起了足够的力量,就一定会再次南下的。每年从朝廷手中收取200万贯的岁供,怎么也比不上他们自己亲自来江南收取财物赚的多。
作为禁军大将,苗定和李耕都很清楚,一旦金人南下突破长江,他们是不可能不上战场的。虽然他们阻止不了整个禁军的腐化,但是为了自己的生命着想,维持自己身边将士的战斗力,他们还是相当乐意去做的。
因此,一确定沈敏确实可能弄得北面的良马,苗定顿时笑容满面的拍了拍身边的扶手道:“来,来,沈虞候且坐下说话。老夫不过是找你过来聊一聊,又不是查问案子,你何必如此拘谨。”
李耕虽然没说什么,不过脸上也是缓和了许多,沈敏见盛情难却,也只好在靠近苗定的方凳上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