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让乡村的百姓感到畏惧愤恨,令他们只会服从于控制着枷锁的看守。朝廷虽然能够借此控制住乡村的一时稳定,但我们的敌人一旦攻入国境,也同样能够借助那些投降的官吏,借助都甲制迅速安定乡村,这是有害无益之制啊。”
洪遵还在这里推敲着,沈敏刚刚对于都甲制的改良是否可行,这一制度改变后对于乡村会带来多大的变化。洪适已经若有所思的向沈敏问道:“这么说来,三郎你的意思是,你想要兴办的这个小学校,教授的内容恐怕不是四书五经了吧?”
洪适能够这么快领悟到这小学校兴办的关键,沈敏也是一惊,不过既然他已经把计划说到了这种程度,这临门一脚也就不可能再软下来了。
于是他深呼吸了一次后说道:“师伯说的不错,学生以为,这小学校教授的内容应当尽量粗浅,且贴合生活实际才对。
笼统的来说,只要教授两门学科,一是语文;二是数学。语文主要教他们认字和写作,能够达到写作书信和普通公文的程度就足够了。数学则主要教授基本的加减乘除和土地面积测量办法。
只要小学毕业能够达到这几项要求,那么这些人基本就能够理解朝廷的政策,和政策实施过程中官吏有没有上下其手的问题了。
而且这些人中如果确实有读书天赋的,还可以再挑选出来进入洪氏家学学习。当这饶州一府六县的乡村之间,到处都有洪氏所兴办小学的毕业生时,洪氏手中的蜡烛难道还不算点亮了吗?”
洪遵终于忍不住出声打断了弟子的话道:“教育乃是国之根本,更何况你这小学教育不仅涉及到乡村的教育改革,还将决定今后整个乡村的治理变革,怎么能够由我们洪氏来主导这件事。照我看,此事起码也应该同州县长官商议一下,让官府来主导这件事才是合乎朝廷法度的。”
洪适却不以为然的反驳道:“二弟这就有些迂腐了,先不说这都甲制改良之事首先就让州县官吏不快了,他们未必会支持我们。
光是这个无利可图的小学校兴办事宜,恐怕也没几人会给自己添这样的麻烦。这可不是兴办州县官学,建成之后起码能给他们带去名望,日后官学里出几名进士也能结一个善缘。
这教贫苦家庭孩童识得几个字,让他们好歹不做个睁眼瞎的小学校,既不可能给他们带去名望,今后他们也不可能从这些小学校毕业的百姓身上获利,说不定还要让他们捐助一些银钱出来办校,他们又怎么肯出来主持这样的吃力不讨好的事务。
如果把这事汇报给州县,恐怕就要石沉大海没有答复了,而我们也就不能不顾及州县的面子擅自行事了。因此,这小学校要不要办,我们自己先讨论出个结果,然后再邀请乡亲父老公议。这事能办则办,不能办就干脆不要声张,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洪遵对于兄长的说法有些难以接受,但是他心里倒是很明白,兄长说的确实是大实话。他要是坚持把这事先递交给州县,恐怕就是一个不了了之的局面。可是沈敏提出的这个方案,可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家,而是确实给眼下混乱的乡村治理提出了一条出路。
虽说现在的乡村再怎么混乱,也是不可能影响到像洪氏这样的地方名门的。但是经历过金兵南下举家逃亡的洪遵,自然知道乡村如果再继续这样乱下去,只会让整个国家的基础都开始动摇起来,搞不好就是出现第二次靖康之变。
在金军的马蹄下,独善其身的洪氏难道就真能保全自己吗?事实上,针对大宋乡村社会的弱肉强食之态,大宋的有识之士并不是没有察觉,只是大家都没能找到解决之道而已。比如现在声势渐起的理学,其核心思想就是打算用宗族和礼仪尊卑来约束乡村中的乱象,从而恢复乡间的社会秩序。
这些理学家们的想法自然遭到了其他有识之士的反对,这些士人一针见血的指出,用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