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第一场雪(2 / 2)

资宋 兰江观鱼 2722 字 2021-11-12

欢的诗词也是柳词这类的温婉派,因此对于刚刚沈敏所吟的半阙词牌倒也没怎么往心里去。见到大嫂发问,她也只是随口应付道:“这一路下来都没见三郎吟什么诗词,而今日的雪子落在地上也尚未成形,和他这半阙词中的气象格格不入,我看三郎应该说的是实话,指不定确是什么地方见了记在心里,今日方才念出来应一应景吧。”

沈氏虽然心中还存有些疑虑,不过很快就担心的让人把年幼的孩童领了过来,不许他们接近水边,这诗词的事情倒是暂时抛之脑后了。

洪氏祖籍在乐平东70里的岩前村,此地位于婺源、德兴、乐平三县交界的山区。当初也是为了躲避唐末战乱,洪家才迁居于此地。等到了大宋建国,天下太平之后,洪家就开始思考着如何走出大山,重建家门了。

走出这一步的,正是洪皓的曾祖父洪士良。靠近鄱阳湖的鄱阳城,乃是饶州府的府城,饶州府下辖六县,又位于数支河流入鄱阳湖的入口,是这个时代的水陆要冲。

而且,鄱阳湖的湖面虽然宽广,但是水深却不及太湖,加上三面环山,湖中的风波比太湖要小的多,正是一座适合于航行的天然水道。鄱阳城内的商旅,可谓是往来不绝。

更重要的是,鄱阳湖因为水浅,因此周边就有了许多可以围湖垦田的淤地。加上湖中水草丰茂,鱼虾众多,这里也就成为了远近驰名的鱼米之乡。本地之物产丰饶,足以支持向外往来贸易。

北上可通安徽、景德镇;南下可达南昌、广东;西邻湖南;东抵浙江。繁华之处,也只差临安城几分了。南渡之前的江西名人吴孝宗就称赞过饶州,曰:“江南为天下甲,而饶州又甲于江南。”

洪士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方才一意把家族从岩前村搬迁到了鄱阳城外。而沈敏一行人雇佣的车队穿过鄱阳城时,也算是见证了本地所谓的“长街十里,万家灯火”之气象。

洪士良本人就葬在距离鄱阳城40里的滃港仓下,位于昌江南岸的滃港一面临江,一面依山,确实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洪皓的幕穴也选在了距离滃港不远的和风南管村。

虽然和洪皓不对付的秦太师已经去世,朝中打压洪氏出头的阻力算是消失了。但是,因为官家对于秦党的清洗,朝中主战派势力的复兴,此时朝中的政治斗争反而更是显得复杂难明,一念之差就是被编管外放地方的命运。

而在南下北方士人中颇有声望的鄱阳洪家,也一直是主战派拉拢的对象。只是作为一家之主的洪适,在审时度势之后,觉得眼下并不是自家下注的时机。

干脆就选择以守孝的名义,把家人都搬来了滃港旧宅,不打算给主战或主和官员利用自家的机会,让自家远离了朝中政争的漩涡。

于是在洪家老宅歇息了没两天,沈敏又护着这些洪家的老弱妇孺前往了昌江下游的滃港,距离鄱阳城约40里。这处旧宅还是洪家未发迹时的所建,一时涌入了这么多洪家人,便显得有些局促了起来。

不过先抵达这里的齐彦河倒是是聪明了许多,拿着剩下的公款在左近买了几处房宅,又雇村人修缮,总算在沈敏等人抵达之后,不用在露天搭棚居住了。

宋人殡葬最终七七之数,沈敏等人抵达时,这边刚好过了二七。洪皓毕竟是鄱阳名人,这府内前来祭奠的乡党,可谓是络绎不绝,即便是过了二七都没减少多少。不过有着洪氏族人在旁操持,沈敏反倒是比在临安城内轻松了许多,于是趁着这许多人前来祭奠的机会,忙中抽空的询问这饶州府的各项产业和地理。